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知产刑民交叉争议问题增多 需加快建构协同保护

来源:理论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刘丽娜对北京市人民检察机关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做了介绍。通过引入技术调查官机制、建立特邀检察官助理制度、健全公开听证制度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刘丽娜对北京市人民检察机关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做了介绍。通过引入技术调查官机制、建立特邀检察官助理制度、健全公开听证制度等,由专业人员辅助、参与案件办理;同时为落实好检察为民办实事,回应群众法治需求,北京市检察院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建立“检察+热线”合作机制,从海量群众来电中深挖检察办案线索,释放检察监督效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郑雪 北京报道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刑事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一环。9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主办的2022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论坛在京举行。政企产学研专家齐聚一堂,聚焦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重点问题,探讨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新路径。

许常海表示,刑事案件审查要以权利本身为重点,认定知识产权权利构成、归属和范围,需要运用民事审判的思维和民事法律的规则。刘丽娜则表示实践中会首先考虑是否构成民事侵权。

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形成了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并行发展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机制。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刘艳红围绕著作权犯罪、商标权犯罪、商业秘密犯罪三个角度阐释了刑民衔接问题。在她看来,刑法重视公共利益的保护,如果一个案件涉及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侵犯,则需要有一个综合的考量,尤其是法理的考量。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加大刑事打击力度,修改完善知识产权相关司法解释。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入罪标准,明确各个罪名之间法律适用标准。”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许常海说道。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二者如何实现有效衔接,与会专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是打击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到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人数逐年上升。二是商标权仍然是犯罪行为主要侵犯对象,约占知识产权犯罪总人数的近九成。三是高技术领域案件增多,商业秘密案件大幅上升。四是网络侵权成为重要侵权方式,手段不断翻新,办案难度增大。五是团伙化、链条化特征明显,共同犯罪约占近七成,呈现人货分离、货标分离、加工存储分离等特点。

实践中知识产权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谁先谁后?

同时他也表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管辖布局会更合理,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体制改革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实施知识产权“三合一”的地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将在中级人民法院辖区内由相应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要求健全统一领导、衔接顺畅、快速高效的协同保护格局。具体到知识产权领域,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在各类标准上均存有差异。

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洪燕对商业秘密刑民交叉做了思考,从构成要件、法律承担、管辖比较、诉讼流程四个方面出发,对刑民衔接做了具体阐释。洪燕借用清华大学刑法学专家周光权教授的说法“前置法和刑法是烟与火的关系”,认为商业秘密犯罪里面的‘火',应主要侧重公平诚信的竞争秩序建立,刑事犯罪打击的重点应主要针对恶性窃密行为。

“以商标为例,只有未经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才考虑纳入知识产权刑事打击范畴”,刘丽娜介绍。刑法和民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构成要件、证明标准等方面的规定,均存在差异。

同样来自最高法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1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的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总体呈上升态势。?

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刘太宗表示,检察机关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化建设。最高人民检察院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各省也在积极跟进,通过整合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加强综合司法保护。

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刘太宗介绍了当前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呈现五个特点。

创新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发展尤为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郭禾教授表示,目前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增长迅速。“有必要对此给予特别关注。国家已经建立了技术类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的特别审理机制。随着计算机、网络、数据等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侵犯案件的逐渐增加,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也应给予特别关注。”

文章来源:《理论研究》 网址: http://www.lilunyanjiu.cn/zonghexinwen/2022/0927/767.html



上一篇:北京大学、阿里巴巴成立联合实验室 聚焦人工智
下一篇:枣庄职业(技师)学院召开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

理论研究投稿 | 理论研究编辑部| 理论研究版面费 | 理论研究论文发表 | 理论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理论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