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理论研究版面费是多少[10/07]
- · 《理论研究》投稿方式[10/07]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启动:10年100亿,让有(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就在所有人都为腾讯在基础研究的大手笔投入惊叹的同时,腾讯对可持续的新发展格局的探索并未就此止步。 一般来说,国内的科学家在申请国家科研基
就在所有人都为腾讯在基础研究的大手笔投入惊叹的同时,腾讯对可持续的新发展格局的探索并未就此止步。
一般来说,国内的科学家在申请国家科研基金时,是先立题目、写方案,拿着科研项目去申请经费,所申请的经费一般也只能用于特定的项目上,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灵活度较低,因为从0到1的创新大多是坚定探索上的「妙手偶得之」,如果规定方向,也许就会错失许多意外惊喜。
这也是新基石成立的初衷与目标。
其次,在领域设置上,新基石项目是面向两个领域,专注于基础研究:一个是数学与物质科学,另一个是生物与医学科学,并鼓励其他学科与这两个领域的交叉研究。其中,物质科学包含物理、化学和没有立即产业化可能的理论计算机领域。
与科学探索奖相比,新基石也放宽了年龄范围:最高年龄从45岁提高到了55岁。
与之相伴的,是腾讯第三次组织结构变革——在这次被称为「930变革」的调整中,腾讯进行架构大调整,加速科技升级,「科技向善」成为公司新的愿景与使命。2018年11月9日,就在腾讯二十岁生日到来之际,腾讯投入10亿元启动基金设立支持基础研究的「科学探索奖」,这不仅仅是创始人对基础研究的情怀,也是公司「科技向善」的重要实践。
这一点与科学探索奖明显不同:在科学探索奖中,获奖的科学家每人在五年内总共可以获得300万元,奖金由科学家自由分配,可以用于科研,也可以用于改善个人生活。
3、打破企业科研的「狭隘」
与「冒险」相对的,便是「不冒险」的科研。
但显然,这类科学家不是施一公院士所说的「胆大之人」。
如果一个科学家既有出色的能力,又有远大的科研理想,且甘愿冒险,却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解决研究经费短缺的难题,或者在寻找经费的路上错失做科研的最佳时机,那么,往小看,是科学家的个人损失;但从大方向看,却是整个社会的损失。雷峰网
首先,「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个资助项目,不是一个奖项。资金用途上,「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向入选科学家提供科研探索所需要的经费,不是个人奖励,因此科学家从新基石项目中获取的经费仅可以用于科研。
据悉,这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由科学家主导、腾讯出资、公益属性、独立运营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
爱因斯坦在没有相对论的时代研究相对论,是冒险;屠呦呦在没有青蒿素的时候钻研青蒿素,也是冒险……这意味着,科学家需要有强大、自信的内心,敢为人先,不甘于只是做一个追随者。这是其一。
此外,现实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做科研,要买材料、做实验、招团队、外出参加学术交流,等等,就是要尽一切办法,让科学家的思考时间与知识积累最大化,从而厚积薄发,朝着创新的可能性迈进一步。这当中,必然涉及到大量的金钱成本,而大多情况下,拿着一个崭新的方向去申请科研经费,往往竞争不过热门方向。争取到的资金支持与投入精力上的极度不匹配,是其二。
今年互联网行业的「衰退」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这或许是纯经济增速的讨论。但若从参与可持续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类似腾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的出现,这恰说明了互联网行业走在推动社会价值创造的前沿,开始进入关注各行各业、各行各业「同甘共苦」的阶段。
在新基石的官网上,申报一项明确表明:申请新基石并被评选上的科学家,可以接受政府的科研资助,但「从新基石研究员资助期开始,不得接受任何新的企业委托或咨询课题」。也就是说,这个项目希望获资助的研究员能专心从事基础科研工作。
目前,该项目已开放申报。
在候选人的遴选上,施一公表示:「在我个人看来,申报人发过多少文章,有多少专利,有多少引用,都不是关键,也不是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他过去的研究在国际上是否有影响、今后要进行的研究是否真正处于基础研究最前沿,我们希望看到他的雄心壮志,看到他的研究方向还没有人尝试过。」
另外,资助金额上,新基石的力度也更大,分为两类:实验类最高每人每年可获500万元,而理论类最高每人每年可获300万元,连续资助5年,资助期满后如通过评估,可获得连续资助。也就是说,被选上的科学家在五年内最高可获2500万元用于科研。
与「科学探索奖」相比,新基石的内容有了许多变化。
文章来源:《理论研究》 网址: http://www.lilunyanjiu.cn/zonghexinwen/2022/0721/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