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启动:10年100亿,让有(2)

来源:理论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就在所有人都为腾讯在基础研究的大手笔投入惊叹的同时,腾讯对可持续的新发展格局的探索并未就此止步。 一般来说,国内的科学家在申请国家科研基

就在所有人都为腾讯在基础研究的大手笔投入惊叹的同时,腾讯对可持续的新发展格局的探索并未就此止步。

一般来说,国内的科学家在申请国家科研基金时,是先立题目、写方案,拿着科研项目去申请经费,所申请的经费一般也只能用于特定的项目上,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灵活度较低,因为从0到1的创新大多是坚定探索上的「妙手偶得之」,如果规定方向,也许就会错失许多意外惊喜。

这也是新基石成立的初衷与目标。

其次,在领域设置上,新基石项目是面向两个领域,专注于基础研究:一个是数学与物质科学,另一个是生物与医学科学,并鼓励其他学科与这两个领域的交叉研究。其中,物质科学包含物理、化学和没有立即产业化可能的理论计算机领域。

与科学探索奖相比,新基石也放宽了年龄范围:最高年龄从45岁提高到了55岁。

与之相伴的,是腾讯第三次组织结构变革——在这次被称为「930变革」的调整中,腾讯进行架构大调整,加速科技升级,「科技向善」成为公司新的愿景与使命。2018年11月9日,就在腾讯二十岁生日到来之际,腾讯投入10亿元启动基金设立支持基础研究的「科学探索奖」,这不仅仅是创始人对基础研究的情怀,也是公司「科技向善」的重要实践。

这一点与科学探索奖明显不同:在科学探索奖中,获奖的科学家每人在五年内总共可以获得300万元,奖金由科学家自由分配,可以用于科研,也可以用于改善个人生活。

3、打破企业科研的「狭隘」

与「冒险」相对的,便是「不冒险」的科研。

但显然,这类科学家不是施一公院士所说的「胆大之人」。

如果一个科学家既有出色的能力,又有远大的科研理想,且甘愿冒险,却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解决研究经费短缺的难题,或者在寻找经费的路上错失做科研的最佳时机,那么,往小看,是科学家的个人损失;但从大方向看,却是整个社会的损失。雷峰网


首先,「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个资助项目,不是一个奖项。资金用途上,「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向入选科学家提供科研探索所需要的经费,不是个人奖励,因此科学家从新基石项目中获取的经费仅可以用于科研。

据悉,这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由科学家主导、腾讯出资、公益属性、独立运营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

爱因斯坦在没有相对论的时代研究相对论,是冒险;屠呦呦在没有青蒿素的时候钻研青蒿素,也是冒险……这意味着,科学家需要有强大、自信的内心,敢为人先,不甘于只是做一个追随者。这是其一。

此外,现实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做科研,要买材料、做实验、招团队、外出参加学术交流,等等,就是要尽一切办法,让科学家的思考时间与知识积累最大化,从而厚积薄发,朝着创新的可能性迈进一步。这当中,必然涉及到大量的金钱成本,而大多情况下,拿着一个崭新的方向去申请科研经费,往往竞争不过热门方向。争取到的资金支持与投入精力上的极度不匹配,是其二。

今年互联网行业的「衰退」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这或许是纯经济增速的讨论。但若从参与可持续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类似腾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的出现,这恰说明了互联网行业走在推动社会价值创造的前沿,开始进入关注各行各业、各行各业「同甘共苦」的阶段。

在新基石的官网上,申报一项明确表明:申请新基石并被评选上的科学家,可以接受政府的科研资助,但「从新基石研究员资助期开始,不得接受任何新的企业委托或咨询课题」。也就是说,这个项目希望获资助的研究员能专心从事基础科研工作。

目前,该项目已开放申报。

在候选人的遴选上,施一公表示:「在我个人看来,申报人发过多少文章,有多少专利,有多少引用,都不是关键,也不是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他过去的研究在国际上是否有影响、今后要进行的研究是否真正处于基础研究最前沿,我们希望看到他的雄心壮志,看到他的研究方向还没有人尝试过。」

另外,资助金额上,新基石的力度也更大,分为两类:实验类最高每人每年可获500万元,而理论类最高每人每年可获300万元,连续资助5年,资助期满后如通过评估,可获得连续资助。也就是说,被选上的科学家在五年内最高可获2500万元用于科研。

与「科学探索奖」相比,新基石的内容有了许多变化。

文章来源:《理论研究》 网址: http://www.lilunyanjiu.cn/zonghexinwen/2022/0721/747.html



上一篇:科学界发表惊人理论:宇宙或许是一个巨大的神经
下一篇:中航证券: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理论成本低

理论研究投稿 | 理论研究编辑部| 理论研究版面费 | 理论研究论文发表 | 理论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理论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